物理层
物理层基本概念
物理层功能
- 位置:物理层是网络体系结构中的最低层
- 不是连接计算机的具体物理设备,也不是负责信号传输的具体物理媒体
- 功能:如何在连接各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
- 数据链路层将数据比特流传送给物理层
- 物理层将比特流按照传输媒体的需要进行编码
- 然后将信号通过传输媒体传输到下一个节点的物理层
- 作用:尽可能地屏蔽掉不同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的差异,为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个统一的数据传输服务
物理层接口特性
物理层协议是DTE和DCE间的约定,规定了两者之间的接口特性
- 数据终端设备(DTE)
- 一种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和转发能力的设备,可以是数据的源点或终点
- 数据电路端设备(DCE)
- 在DTE和传输线路之间提供信号变换和编码的功能,负责建立、保持和释放数据链路
- 标准化的DTE/DCE接口具有
- 机械特性、电气特性、功能特性、过程特性
物理层机械特性
涉及接口的物理结构,通常采用接线器来实现机械上的连接,定义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、引线数目和排列、固定和锁定装置等。
物理层电气特性
规定了发送器和接收器的电路特性、负载要求、传输速率和连接距离等,如发送信号电平、发送器和接收器的输出阻抗、平衡特性等
举例: ITU-T V/X系列有关建议的某些电气特性
物理层功能特性
描述接口执行的功能,定义接线器的每一引脚(针,Pin)的作用
举例:10BASE-T RJ-45 接口功能特性
物理层过程特性
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
数据通信基础
基本概念与术语
通信、消息、信息、信号与数据
- 通信(communication):在两台计算机之间传递消息
- 消息(message):可以是图像、文字、语音等可以被通信双方理解并且可以被相互传递的东西。
- 数据(data):消息的载体
- 信息(information):消息中的有效部分
- 信号(signal):通信过程中的数据的载体
数据的信号表示
数据
- 数字(digital):如文字
- 模拟(analog):如语音
信号同样有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。
数据可以编码(encode)成信号:
-
数字数据 数字信号:直接使用高低电位,得到基带信号
-
数字数据 模拟信号:可以调幅(ASK)、调频(FSK)、调相(PSK)。
-
模拟数据 模拟信号:同样可以调幅(AM)、调频(FM)、调相(PM)
-
模拟数据 数字信号:采样,如语音信号的PCM调制
- 在时间上采样(采样率),比如声音有
- 在值域上近似(采样深度),比如 ,表示用多少个比特来记录一个数值
传输方式
数字通信和模拟通信
- 以模拟信号来传送消息的通信方式称为模拟通信,而传输模拟信号的通信系统称为模拟通信系统
- 以数字信号来传送消息的通信方式称为数字通信,而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方式称为数字通信系统
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
- 基带传输:指不搬移信号频谱的传输体制
- 频带传输:指利用调制解调器搬移信号频谱的传输体制
- 就是让基带信号和载波进行调制
- 就是让基带信号和载波进行调制
频带传输是为了让不同协议的信号之间尽量不相互干扰,同时也可以调整带宽来控制某种协议的传输速度。
传输模式(单工、半双工、双工)
- 单工:指两个站之间只能沿一个指定的方向传送数据信号
- 半双工:指两个站之间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传送数据信号,但不能同时进行,又称“双向交替”模式,发/收之间的转向时间为
- 全双工:指两个站之间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送数据信号
同步方式(同步/异步)
- 异步传输的协议设计比较复杂,接收方需要识别信号什么时候开始,什么时候结束
- 同步传输协议更加简单,但是精确地实现同步比较困难
数据传输类型(串行、并行)
传输损伤
- 误码(Error)。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码元发生的差错,即接收与发送数字信号的单个数字之间的差异
- 抖动(Jitter)。指码元出现的时刻随时间频繁地变化,也就是各有效瞬间相对于理想时间位置的短时间偏移
- 漂移(Wander)。指码元各有效瞬间相对于理想时间位置的长期缓慢偏移
- 滑动(Slip)。指一个信号序列在传输过程中,不可恢复地丢失或增加若干码元
- 时延(Delay)。指信号的各有效瞬间相对于理想时间位置的滞后或推迟
干扰:
- 环境干扰指大气干扰(如雷电、电离层闪烁等)、城区人为干扰(如工业干扰、汽车干扰等,wifi信号收到微波炉影响)和非恶意的邻道干扰等(比如在考场周围的电磁干扰);
- 人为恶意干扰:指带有恶意或敌意的人为干扰。
性能度量
传输速率
这里是对于数字信号而言
- 调制速率(波特率、码元速率):指单位时间内调制信号波形的变换次数,其单位是波特。
- 数据信号速率(比特率):指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的信息量,其单位是比特/秒。
波特和比特的不同之处在于,有时候一个码元可能有不止两种的状态,而是 种(比如说有 个电位),那么一个码元所含有的信息就相当于 个比特。
常见不同进制调制方式举例
这里是对模拟信号而言(模拟信号传递数字数据)
通常由于频率是模拟信号的稀缺的资源(大的带宽能带来更大的传输速率),因此调制的时候我们通常使用调幅和调相。而对于幅值和相位,我们可以用极坐标系中的一个点来代表。
假如1个码元对应1个比特,那么极坐标系下只需要2个点,这就是 BPSK。QPSK中1个码元对应2个比特,QAM中对应4个。
带宽
- 在通信领域(模拟传输),带宽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。单位是赫(或千赫、兆赫、吉赫、太赫等)。如话音信号的带宽是 。
- 在计算机领域(数字传输),带宽指计算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,即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达到的“最高数据速率”。单位是
信道容量
- 模拟信道容量
香农定律指出:
其中 $C$ 是信道容量,$B$ 是信道带宽,$S /N$ 是平均信号信噪比,$S$ 是接收信号功率,$N$ 为噪声功率。
- 数字信道容量
对于一条有限带宽,无噪声的理想信道上,采样定理指出:
是一个码元对应的比特数。
传输质量
- 信噪比SNR:指信号通路某一点上的信号功率Ps与混在信号中的噪声功率PN之比值(常用对数表示)。
- 平均误码率:指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出错码元数占总码元数的比例
复用技术
复用 (multiplexing)技术的目的是:允许用户使用一个共享信道进行通信,避免相互干扰,降低成本,提高利用率。
时分复用(TDM)
存在的不足:使用时分复用系统传送计算机数据时,由于计算机数据的突发性质,用户对分配到的子信道的利用率一般是不高的。因此可以引入统计时分复用
统计时分复用(STDM)
统计时分复用(statistical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,STDM)是指动态地按需分配共用信道的时隙,即在每一次周期开始之前,先查询有哪些用户需要传输数据。
频分复用(FDM)
频分复用将整个带宽分为多份,用户在分配到一定的频带后,在通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占用这个频带
频分复用的信道利用率同样不高,不过相对时分复用而言,频分复用不需要做同步,更加方便
波分复用(WDM)
和频分复用基本一样,只是波分复用用于光纤
码分复用(CDMA)
是指利用码序列相关性实现的多址通信,基本思想是靠不同的地址码来区分的地址。3G技术使用的主要就是这个复用技术。
不同使用者使用不同的地址码,而一组地址码可以理解为一组正交的向量基。比如有一组正交基 ,然后有3个用户A,B,C输入 ,那么在信道上传输的数据就为 ,然后接收到数据之后再乘一个用户A对应的向量基 ,就能得到信息 。
空分复用(SDM)
空分复用(Space Division Multiplexing,SDM)是指让同一个频段在不同的空间内得到重复利用。每个使用者占据一定的空间,从而避免相互干扰。手机网络之所以称为蜂窝网络,就是利用了这种技术。
最开始的空分复用指的是每个基站因为相隔比较远,因此不会相互干扰
后来空分复用延伸到自适应天线阵列实现的空间分割,











